對于心理有彈性(健康)的人來說,疫情似乎沒有什么很大的影響,因為疫情是大家所不能決定和可控的因素。但是對于心理本來就有些瑕疵的人,他們會把疫情的影響放大,進而使自己焦慮和恐懼,甚至出現了一些強迫行為,比如,強迫洗手。
愛因斯坦說:生活就像騎自行車,想要平衡,就要不斷運動。所以,只有我們有效的行動起來身體和心理才會平衡和舒服。
轉移注意力,集中精力于自身興趣
某次跟朋友喝酒談心的時候,我開玩笑說,我很希望自己去信服某種信仰,這樣等我老了過得好像就不用那么空虛和迷茫和無所適從了??珊髞戆l現,原來信仰不一定非要是某個教派,它也可以是自己內心喜歡的某個興趣。
興趣愛好真的可以帶給自己極好的心流體驗感,它是自身自我選擇的某種可以讓自己舒服的一種狀態?!?/span>心流效應是我們在做某些事的時候可以忘我的投入進去,在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的感覺】
無論是疫情還是平常的狀態下,還是在更加艱難的狀態下,我們要時刻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找到最佳的心流體驗,平時也要注重培養自己這種體驗感,重要的是我們要發自內心的去熱愛,享受事物的本身的樂趣,找到物我兩忘的體驗感。
愛與歸屬是人的最高精神食糧
蔡格尼克效應告訴我們,人相比于已經完成的事,往往對未完成的事記憶更加深刻。
同樣,我們往往對缺失那一部分愛記憶深刻,而內心又是極其渴望的。
缺愛主要分為兩個極端的部分:一部分是因為愛的忽視,比如從小是留守兒童,父母的偏心,愛人的不重視;另一部分是以愛的名義去控制,比如溺愛,愛的pua。
當我們的最高精神食糧短缺的時候,這個人是極其缺乏安全感的,這種安全感仿佛自己無法給予自己,他像是被置身于荒漠中求救的偷生者,他頭頂著狠毒的太陽用力在沙漠中嘶吼著召喚著能夠真誠救出他的人,如果你不是,還是不要假裝為他好,因為,他的力氣已經也很有限了,還不如留給那個給他真誠的人。
當然,自身也要明白,沒有的東西固然重要,適時做自己精神食糧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沒有,適時保存體力,審時度勢選擇好時機再去出發。
抑郁癥很多糟糕事情的開始
心里不開心了身體也無法行動保持平衡了。抑郁癥主要表現為失眠,食欲不振,自我否定,行動緩慢,對任何事都失去了興趣。這和身體上的癌癥類似,長久下去,這個人一樣的會面臨著“死亡”。
逆流而上不是適應所有的人也不是適應所有的環境。森田療法告訴我們,順應自然,行所當行反而是最佳狀態。
如果我們真的置身于荒漠迷城中,無人問津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保持自身體力的時候,順應自然,在努力適應當下環境的情況下,等待身體機能和情緒的恢復和改善。
沒有必要非要把自己逼得你死我活的狀態,痛苦的樣子哪里有什么人同情,不是唾棄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你不喜歡和積極有力量的人去交朋友嗎?所以,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糟糕?抑郁癥不是什么值得拿出去炫耀或者是博得同情的工具,它更像是自我束縛的枷鎖。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當下的的事就放開心去大膽接受吧,不能控制的事就任由其發展,做自己能做好的事,平衡好心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疫情毅然無情,如果自己不管不顧自己,最無情的不是外界,是放棄自己的自己。
相信,世上唯一可以不變的事,那就是什么事都在變。順應自然,行所當行。
to live , to love , let it go;去生活,去愛,去行動
生活也像是房間,不打掃一樣會塵土飛揚亂如麻??梢宰駨男〔阶釉瓌t,慢慢的獲得自我認同感和控制感。
比如,深知酒精的傷害,自己還嗜酒如命,那么該怎么戒酒呢?首先自己要承認自己對酒精的依賴,其次要制定目標,每天朝著目標努力行動一點點。當自己完成每一小步的時候,自我認同感變慢慢呈現出來了。
愛的三部曲
在乎他人,在乎彼此
缺愛就大膽的索取愛,這份愛至少是看似安全可靠的。
放下他人,在乎自己
在別人接納之后開始自我接納并且開啟自我認同模式。
放下自己,在乎世界和他人
大膽的做生活的主人,去接受世界和他人,做個非暴力溝通的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準備好了就出發,陰郁的活著不如大膽的掙脫,去邁開步子改變吧。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專家咨詢師 白禎臻
作者:樂天心理石家莊咨詢師 吳家賢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